足球彩票,中国足球彩票网

图片
文学院
网站首页|学院概况|党建工作|学科专业|教育教学|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学生工作|招生就业|海园文苑|校友分会|下载中心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海园文苑>>正文
文学院师生江西上饶采风作品专辑
2024-10-24 14:02 张峰等  文学院

          我来山不孤

        文学院上饶采风师生作品专辑

                              

                                文学院编

           2024年10月


           金秋采风行,笔墨绘上饶

            足球彩票,中国足球彩票网文学院师生赴江西上饶开展写作采风活动

                                 (代序)


时维九月,序在金秋。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写作水平,培养文学新苗,2024年9月26日至29日,足球彩票,中国足球彩票网文学院秉承“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写作采风活动。本次活动由秘书学专业负责人张峰领队,率领文学创作组的师生共计24人,踏上了江西省上饶市的采风之旅。

9月26日,师生们在娄底指定地点集合,乘高铁前往上饶玉山南站,拉开了此次采风活动的序幕。

次日上午,作为皖南事变的历史见证,上饶集中营成为了此次采风活动的第一站。集中营内,一座座冰冷的囚室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苦难与抗争。在导游的深情讲解下,师生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先烈们不屈的身影,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记忆,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午后,师生们踏上了前往三清山的征途。队伍游览了巨蟒出山、东方女神、杜鹃谷、玉台、禹皇顶等景观,远观了怀玉山的壮丽景色。三清山风光秀美,师生们流连忘返,纷纷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古韵悠悠,天人合一。9月28日,师生们继续前行,来到了婺源,先后游览了伟人故里江湾、生态示范村晓起、徽商古埠头汪口以及江南水乡代表李坑。

28日上午,师生们来到了伟人故里——江湾。这里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队伍参观了江湾萧江宗祠,了解了萧江氏的渊源,深刻感受到了江湾悠远的历史韵味。

午后,采风团队一行人抵达了江西省文化生态示范村——晓起。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中,师生们感受着崇礼重耕、长幼有序的传统美德。在1500年树龄的神樟树下,大家围圈行走,领悟到了天人合一的真谛。随后,师生们来到了徽商古埠头——汪口。在被誉为“艺术宝库”的俞氏宗祠里,师生们更是领略到了徽商贾而好儒、人才辈出的文化底蕴。

傍晚时分,师生们来到了江南水乡代表——李坑。这里小桥流水人家,两岸民居鳞次栉比,古建筑错落有致。在文昌阁、大夫第、申明亭等古民居中,古代文人墨客的风雅与才情,古代官员为民请命的故事让人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9月29日。师生们游览了清代庄园延村、聊斋影视村思溪以及宋代廊桥彩虹桥等景点。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深切感受到了中华大地的博大精深和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

采风活动结束后,师生们笔墨飞扬,纷纷投入到文学创作中,佳作频出。他们用笔尖描绘上饶的山水之美、历史之韵,用文字记录心灵的触动与感悟。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打磨,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脱颖而出。这里展示的,就是此次采风之行的作品集,她充分展现了文学院师生的创作热情文学才

此次写作采风实践活动给了热爱文学的青年学子一个走近自然、感受历史、汲取灵感的机会,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写作水平,也进一步促进了文学院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力量。

未来,足球彩票,中国足球彩票网文学院将继续秉承“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文学人才而不懈努力。


周阳

                                     2024年10月1日





上饶之旅:穿越历史与自然的诗篇

孟清菊

在江西的东北部,有一座被青山绿水环抱的城市——上饶。这里不仅自然风光旖旎,而且历史文化深厚,让人仿佛走进了一幅流动的画卷。近日,我有幸踏上这片土地,展开了一场心灵与视觉的盛宴。

行至上饶集中营,思绪不禁飘向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里曾是革命烈士的斗争之地,如今却成了一座纪念历史的丰碑,亦是此次行程中我最不愿触碰却又无法忽视的一页历史。步入集中营,那高耸的围墙、冰冷的牢房、狭窄的通道,无一不在诉说着那段血与泪的历史。暴动中的革命志士们红心向党,在“铁笼”中怒吼,用绝食来斗争,漫步其间,我仿佛能听到当年志士们的呐喊与抗争,感受到那份不屈的精神。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狱中歌手钟袁平写的红色诗歌,同他一样的革命志士们如他的歌中所写“以爸妈之爱来爱大众”,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毅然舍生取义,高唱“浩气永长存,丹心昭万古”的壮歌慷候赴死,用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用无悔的青春和一腔热血谱写了一曲光耀千秋的理想信仰绝唱,“看谁敢阻挡,当春天到来的辰光”。此行中,唯一明亮的色彩,是我站在茅家岭监狱旧址四方院中抬头望见的古树,在这阴雨蒙蒙的天,在这灰暗沉重的地方,参天大树是唯一的色彩也是唯一的希望,不知道当年困于此的革命志士们是否也能同我一样于狱中窥得这希望之树。

告别沉重的历史,我们前往了三清山。“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三清山的奇峰怪石、云海飞瀑,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当日山间云海翻腾,仿佛仙境一般。我们沿着蜿蜒的山道徒步而上,在险峰拐角处呐喊拍照,每每因各种原因耽搁未能前行时,总能碰上“日出而林霏开”,三次的无意停歇中,我们帮助韩国夫妇共同拍了合照并互相赠送了两国的糖果以表谢意,不同国家民族的两批人,跨越语言的沟通障碍,因为缘分得以相遇,我们也幸运得见“神驼峰“、“巨蟒出山”、“猫猫头”“财神爷”、“企鹅献桃”这些奇峰怪石。之后跟着张峰老师在仙女峰的观景台一等再等,终不见仙女真容,这一经历,倒让我悟得三清山的一丝禅意:很多时候很多东西你苦苦寻找等待,未必能得到,反而顺其自然时却能在不经意间获得。

后几日阳光普照,我们来到了江湾、李坑、晓起、汪口和思溪等村落。这些村落如同翡翠镶嵌在上饶的群山之中,宁静而古朴。白墙灰瓦、错落有致的房屋与周围的山水相映成趣。我穿梭在古巷之间,感受着岁月静好的氛围。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如诗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江湾,是一座具有丰厚徽州文化底蕴的古村落。走进江湾,那白墙黑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我漫步在古朴的小巷中,感受着那份宁静与安详。江湾的七星井、敦崇堂、培心堂等古建筑,更是让我领略到了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里,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古代。

晓起和汪口,这两个相邻的古村落,同样散发着浓郁的徽派文化气息。晓起的菊花田和徽派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千年的樟木、红豆杉福泽庇佑着一方土地,汪口的古桥、古亭、古民居,展现着原始的生活方式,更是让人感受到了那份古朴与宁静。

李坑,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小村庄,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的民俗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我走进李坑,只见小桥流水、白墙黑瓦,向日葵和晓东皇菊遍布田野,与这里原始的古建筑一同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学生前来写生,同时,这里缓慢的生活节奏,给人一种久违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我们来到了思溪。思溪村背山面水,山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达到了房屋群落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的意境。这里的建筑工艺精湛,砖雕、石雕、木雕无不透露出匠人的智慧与匠心。尤其是那座古老的廊桥,更是成为了思溪的标志性建筑。我站在廊桥上,向下可见鱼群自在欢乐游玩的身姿,眺望着远处的山峦与田野,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此次上饶之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与内涵。上饶集中营让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与奉献;三清山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恢宏;而那些古村落则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的淳朴与宁静。这些景点都是上饶的独特之处,都是江西的宝贵财富。从沉重的历史到壮美的自然风光,从古朴的民俗风情到深厚的文化底蕴,上饶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上饶将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包容的心态,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身在徽州,不愿回头

孟清菊

第一次听到“不修”这首歌,是房田立站上《中国好声音》的舞台带给我们的,短短几句勾起了我的兴趣在了解背后的故事后,我这个没有音乐鉴赏能力记不住歌词的人却单曲循环并深深地记了。上饶采风第二日,当“不修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句谚语从导游口中讲解出来时,我的精神一下子提了起来,我的兴趣一下子勾了起来。

“不修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却藏着徽州人民对家乡复杂而深刻的情感。这句流传已久的谚语,如同一把钥匙,轻轻打开了江西人民,尤其是与徽州(今安徽黄山地区)紧密相连的那段艰辛而又辉煌的从商历史之门。在那个时代,徽州之地,山多路窄,田地贫瘠,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和资源的匮乏,为了生存,许多徽州少年在稚嫩的年纪,便被迫离开家乡,踏上漫长而未知的商路,去往更远的地方寻求生计与发展。这不仅仅是身体的漂泊,更是心灵的远征,是对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是对命运不公的顽强抗争。

上饶,作为商道的一颗璀璨明珠,虽与徽州地理上有所区分,但历史上两地人民的命运却多有交织。这里见证了无数这样的离别与归来,也承载了太多关于勇气、智慧与牺牲的故事。

来了上饶,我仿佛走进了一段厚重的历史,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悲欢离合,以及那份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仿佛在诉说着:“不修不修,是无奈也是决绝;往外一丢,是离别更是希望。”走在上饶的古街小巷中,每一块青石板都仿佛在低语,讲述着那些年少离家者的不易。在这里,我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那些年轻的身影,肩挑手提,穿越崇山峻岭,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古道上,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心中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或是肩挑手扛,穿越崇山峻岭;或是摇着乌篷船,顺流而下,面对的是风雨无常的自然,以及复杂多变的人心。每一次的离别,都是对家乡深深的眷恋;每一次的归来,都带着外面世界的风霜与收获。我想,正是这样的经历,才铸就了江西人民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性格特质。

“不修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谚语背后,那份深沉的历史积淀与人民的不屈精神,让我心生敬畏。

“不修不修,身在徽州,来了以后,不愿回头”的歌词背后,那份上承先辈遗志让人们来了以后不愿回头的继往开来精神,让我心生敬佩。

“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这是中共上饶集中营名胜区工作委员会的宣传标语,亦是整个上饶人民精神的真实写照,来了上饶以后,我不愿回头,是因为这里不仅有自然风光的旖旎,更有那份穿越时空而来的精神力量,它激励着我继续前行,用笔尖记录下这些动人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并铭记江西人民曾经的辉煌与不易。在这片土地上,每一处风景,每一个人物,都成为了我心中永恒的风景,提醒着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梦想的坚持与对家乡的深情,永远值得我们传承与颂扬。


晒个秋

廖彩芳

橘味暖阳洒落,小桥流水人家,我在画中晒个秋。

“林稍烟似带,村外水如环”,以水为墨,以山为纸,古村落静静的躺在青山绿水间,小青瓦,白粉墙,明清建筑保存完好,古朴典雅。参观礼耕堂、继序堂、双井映月、百忍堂,明崇礼重耕,长幼有序之道,在千年古樟树下转一转,祈福保平安。漫步在青石板铺成的小巷,古韵悠悠,仿佛走进了时光隧道,每一块石头,每一块瓦砾,都诉说着往昔故事。

在李坑,流水潺潺穿村而过,木桥连接两处烟火,红豆、辣椒、谷子晒在秋日暖阳里,明亮的彰显着秋天的独韵。李坑不坑,远山含黛,近水如镜,一石一径,转角即是风景。错落在每个角落的写生美术生,舀水蘸墨,若是漫步在青石板路,一不小心会入画。

行至思溪延村,这里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风格独特。明代的通济桥,清代的振源堂、承裕堂、承德堂,游走在古巷中,脚下是纵横交错的青石板路,两旁是斑驳的木门和岁月留下的痕迹,一光一影,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

导游说,徽商地位低,便在细处下工夫。余氏客馆的大门上,96个不同字体的“寿”字,以及别具一格的宅基线,房梁上的雕画,院中的取景,人人皆可见的每一处浑然天成的构造,在每一处细节都体现出古人的智慧和匠心:不经意间的明暗交错,层次递进的视觉冲击,灵光乍现的写意,背后造就它的,是主人巧思的千万遍盛落,是匠人偏毫不差的雕琢,每一处婉曲的设计,赋予后代无限遐想。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宋代廊桥彩虹桥,船头样式的石墩架起,偶有当地人担着担子走过,人在桥上行,水中倒影粼粼,不远处传来捣衣声,人在景中游。沿着桥走,转弯,水车还在一圈一圈的转着,清冽的水明澈见底,鱼在水中,皆若空游无所依。站在石头上,“咔嚓”,留下一张我们的大合影。

在上饶晒个秋,路过一段人间烟火,我与秋天撞了个满怀。



刚刚好

廖彩芳

在九月被秋风吹过,燥热被季节回收,以最松弛的状态,与自然撞一个满怀。苏轼云,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看,听,放空,见山。上饶采风第二天下午,我们来到三清山。

浅墨色晕开天际,满眼朦胧雨雾,千万道细小的银丝从云间,洒落伞面两三点清音。三清天下秀,在这漫天的雾气中,我被惋惜环绕。登山的答案在雾里吗?恣意的风没有带来答案,我天蓝色的向往随风抽离。沿着石板路一直走,雾让每一个人都不那么尽兴,看不透的雾,给山添上了另一种辽阔。

上山到神驼峰景点附近,有风吹来,山从帷幕般的雾气中出现,终于看到了山!环顾四周,峰峦丛丛叠叠,山色深深浅浅,郁郁葱葱的林海在我的脚下蔓延,云的轻盈,山的巍峨,翠松轻摇,泉流石上,毫无遮掩的展示在我们眼前。在一片明朗中,一切刚刚好,可以低头俯瞰整片绿意,抬头描摹山的起伏,在天空触手可及的地方,幸福在心中停留!

许是我们太过兴奋,没一会儿,三清姑娘又拉起了帷幕,娇羞又可爱!慢慢来,微风织做的薄纱漂浮在我眼前,我不再急于雾气散去,而是沉浸在这片雾的温柔拥抱中。侧耳,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点点滴滴把慌忙酿成享受。

等待的意义总是慢慢浮现,行至巨蟒出山景点,雾再次散开,巨蟒惊现,拍照留念的功夫,又消失在山雾中。

继续前行至平台处,日出,林霏开,明亮而不刺眼的,欢喜在微风里与突来的阳光交错。每一束光,为层层叠叠的山打开天空的裂缝,一点明暗的交错,一些角度的折叠,一万双眼睛,给同一片群山,赋予一万种答案,群山是具象的,却又能被想象重塑:你看那狸猫捉鼠、观音赏曲、企鹅献桃……,眼睛会捕捉每一个瞬间,思维会给每一个惊鸿一瞥添上色彩,雾聚雾散也不影响当下是个好时光!

惊喜让我的期待变得更大,神秘的东方女神矜持地将雾再次聚拢,我等待着她,邂逅山林里初秋的午后。我站在石碑旁远眺,追寻她的轮廓;观看一旁的导览牌,昔日的她就在画中;扶在栏杆边,迎面吹自她身旁的风。怎奈心悦君兮君不知,东方女神一直不愿露面,等了一个半小时,一步一回头,我不甘地寻找迷雾里藏着笑意的她。看不到,也刚刚好,慢慢来,每次的等待都有回响。

都说三清山之所以叫三清山,是因为要来三次才能看清她,确实如此。在绵延的台阶上,在云遮雾罩里,故事发生过,心中的涟漪是世间最好的解读器。

我期待有那么一个清晨,阳光和晨露包裹着我,头面穹顶,聆听空谷传响。我会脱离地心引力的拖拽,悠悠的被山风托起,于天地之中,在水云之间,随风看巨蟒从云雾间腾空而起,在明媚里与东方女神相遇,和狸猫在料峭间奔跑,细如白练的山涧瀑布点缀其间,清泉石上流,树影倒水间,迟缓的愉悦映衬在常青的松针里,清澈的笑意在杜鹃花中跃动,绽放在春的扉页。如果一切都刚刚好,我们会与无尽的奇迹相遇。


拨开云雾,自见天地

冯伶

秋季的天,总是不太宁静的。这个时候,炎暑才过,菊绽蟹肥。我也没有闲着,出发到“三峰插天如芙蓉,晴天赤日行其中”的三清山去了。

九、十月的风总是清凉的,吹得树影摇摇晃晃,却吹不散三清山上的雾。大雾是我对三清山最初的印象。我看不清它,也不懂它。我从不理解山水的含义,比起烟雾缭绕的三清山来说,更吸引我的是建在山峦之间的缆车。苏轼不识庐山,而我也同样不识三清山。于是,对于三清山的记忆也渐渐模糊起来,和当时模糊的看三清山一样。我们刚来不久,便见到了蟒蛇出山,是一座长得很像蟒蛇的高峰。我听到下山游客的呢喃,他说,我们运气好,一来便见到了蟒蛇出山。我只是笑笑。也只是一瞬间,过会儿雾气便又聚集起来,又看不见了。

因为看不清的缘故,我们只得听导游的介绍,顺着导游的思路,他说,这座山是狸猫,我们便努力把这座山往狸猫的样子去想;他说,这座山是猴子,我们便想像一只猴子在带入到这座山上。有时候角度离奇,旁人都说像,我却怎么也看不出来。便只能去问。

“你是怎么看出来这是蟒蛇的?我怎么哪里看都不像?”

“你站的角度不对吧,你从我这个角度看”

“看出来了吗?”

“没有”

于是便开始替我惋惜错过了一个名景。可是名景不也是人为想象出来的吗?我没有顺着导游的话看下去,他说像蟒蛇,我怎么看怎么觉得像一把斧子他说,这座山像一只小猴子扒在大猴子的身上,我却看着像一只猴子背着竹篮。

拨开云雾,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观察每一座山,我并不认为自己错过了什么。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妨大胆一点,以自己的视角去看待远方。带着这样的思考,三清山呈现出了独属于我的感觉。我慢慢看清了三清山。我开始思考旅途的意义。是绝壁上傲然挺立的松树;是打着帐篷在山上,只为看一眼彩霞的旅者;是沿路高高低低的小花;是女神峰旁人们美好的祝愿。我是群山的见证者,而群山亦见证了我。三清山被云雾包围,那便拨开云雾,自见天地。

回想起下山的游客 ,他说我运气好,看见了蟒蛇出山。我也同样钦佩他,爬上了山顶。云雾遮蔽了三清山的全貌,云雾的包围也同样使我们在下山路上多了一份慰藉。这时候,三清山吸引我的不再仅是缆车了,还有那各式各样的山峰,以及对前路未知的探索。

站在对的角度,可以让我们看到,我们想看到的风景。而山是千变万化的,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感受,便会有更多的收获。

在三清山上,此刻我是自由的风。肆意存在,不被定义,才是山的样子。



神女峰

冯伶

穿过长廊,

我来到神女峰附近。

雾气笼罩在这里,

它像云一样的轻,

像云一样的,清风吹来,渐渐变得透明。

我盼望着,

盼望着神女的模样变得清晰。

驻足流连,

可雾气却再次聚集在眼前。

我盼望着见她,

只一眼,

便已是人间四月天。


偶得静景,归真一刻

李佳慧

大巴车缓缓行驶,窗外风景撩人,但我怎么都压不下那股浮躁的心情去欣赏记录,阳光也有些刺眼,后来干脆伸手拉上了窗帘,指尖放在手机的锁屏键上来回摩挲,屏幕明明灭灭,盯着微信工作群聊的对话框,即使并没有什么新消息弹出,也总忍不住去查看。

“各位贵宾,我们的古镇到啦!”

由于有些晕车,沉溺在半梦半醒中的我恍惚感觉到车子慢慢停稳,睁开眼睛,伸手掀起窗帘,看向窗外,原本移动得很快的景物慢慢静止。

终于到了……

放开手,窗帘自然垂落挡住阳光,解开安全带,从包里抽出装满速溶咖啡的墨色玻璃水瓶,其实只是在外面看风景,也不需要费什么精力,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到清晨和午后,习惯冲一条速溶咖啡喝,抿了一口,咖啡滑下喉管,苦涩甘醇的味道在口中绽开,揉了揉酸胀的脑袋,迈着有些沉重的脚步下了车,打开遮阳伞,捏紧手机,又看了一眼手机消息,用余光看着路,心不在焉地走,突然被一道声音叫住。

“小姐姐我们一起合照吧!”

女孩子的声音,切冰碎玉,明快阳光,悦耳得紧,我却还是无心应付,扯出一抹笑容摇了摇头。

“不用啦,我不上照,你们拍吧。”

有时候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在和自己别什么劲,明明,是该放松的时候,不是吗……

慢慢跟着大部队走近古镇,远远就看见写生的学生,坐在禾田边,手里拿着笔刷,走得再近一些,瞥见涮笔桶里的水是青嫩的抹茶色。

踏入古镇,一股清甜的木犀花花香窜入鼻端,让我不由得将本紧锁在手机的目光分散到四周,果然瞧见了远处的木犀树,不过说实话,并没有引起我太大的兴趣,只是机械地学着别人,切换到相机软件拍了几张照片,随后又转了回去,心里想着,到底多久能到自由活动的时候,不过倒不是为了能自由逛着赏景。

目光重新投回手机,哪怕没有消息,也反复刷着手机,跳来跳去的页面,一连串的后台程序。

“小姑娘,尝尝菊花茶吗?”

“不了,谢谢您。”

逛景点的时候我向来都是目不斜视,一般不愿意去看,因为就怕被注意到,就要被迫和人说话,最后往往只能尴尬地笑一笑才能走。

走着走着,因为不看路,被一块凸起的石板绊了一下,所幸没有摔倒,不过刮到了小楼的白墙,身上蹭到了些许白粉,算是个小插曲,不过这也让我终于舍得放下手机,因为在我扫落身上的污渍时,粉尘飘落在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我才注意到,岁月在这里留下深浅不一的辙痕,它们被雨水冲刷得圆润光滑,在阳光的映衬下,反射着微弱而柔和的光,引导着我向古镇深处探去。

脚下的石板路,时而平整如镜,时而微微倾斜,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与和谐,两旁,是错落有致的小楼,檐角飞翘,雕梁画栋,虽历经风雨侵蚀,却依旧难掩其独特的魅力,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那些高高挂起的红灯笼,它们在晨光中轻轻摇曳,如同点点繁星落入凡间,为古镇平添了几分喜庆与温馨。红灯笼下,是紧闭或微敞的木门,门缝里偶尔透出几缕炊烟,那是古镇人家生活的气息,简单而质朴,却足以让人心生向往。

不远处,一座石桥横跨于涓细的流水之上,宛如一道优雅的弧线,连接着两岸的烟火人间,桥下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细碎的波光在阳光下闪烁,宛如无数散落的碎钻铺在绿色的绸带上,偶尔,一两只小船悠悠划过,船夫轻轻摇橹,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打破了水面的宁静,也惊醒了水面下游弋的鲤鱼……

不知不觉,我走到了河边的一处石阶,脚步轻叩,拾阶而下,与对面的石阶隔水相望,不过不远,跳一下就能过去,我收起了遮阳伞,提起有些长的裙裾,轻巧地跳了过去,也是貌似很无聊的事情,可是我竟突然有种久违的自在。

此时我不由得有些嫌弃手上的东西有些多,后悔带了这瓶咖啡,左右自从不看手机消息就再也没喝过,拿着也是占地方,导游告诉我们要回程了,我便更加烦躁,压下心中的这一抹不愉快,继续往回走,走着走着,又见到了写生的学生,蘸取调好的褐色颜料,勾画着小楼,涮笔桶里是深褐色,还浮着几抹细微的杂色,我看着画,慢慢出了神。

“同学,我可以拍一下这幅画吗?”

“可以啊。”

我将伞放到地上,将咖啡杯夹在腋下,拿手机拍照,却不想这一拍,没夹住咖啡杯,它摔到了地上,墨色玻璃四分五裂,咖啡汁水四溅,不过好在没有溅到人。

“对不起啊。”

“没事。”

正当我找纸的时候,有一位大娘递来了扫帚和抹布,我赶忙道谢,清理好了这一片狼藉。

“小姑娘你水杯坏了,尝尝菊花茶吗?”

“好啊,谢谢

我向大娘道谢,接过眼前刚沏好的芬芳扑鼻,颜色浅金的菊花茶,轻抿一口,清香馥郁,淡淡的回甘沁人心脾,很好喝。

就这样,边喝着茶,边跟着大家走回去的路,边越往回走,就越后悔,原来自己错过了那么多好看的美景,这时候,只恨自己拍的照片不够多,滞留的时间有些长,一时间,竟有些跟不上大家的节奏。

终于走到了门口,又是那个刚刚有很多人拍照的大伞下面。

“小姐姐,一起拍个照吗?”

“好

拍完后,我知道旅程要结束了,有些不舒服,环顾周遭,忽然看到,写生的同学也在收拾画具,它们将原本浑浊的涮笔水倒掉,用清水反复冲洗,最后倒出的清水在阳光下映射出柔软的光,格外好看。

又坐上了车,我却不似之前坐车那般晕,整理了手机里的照片,但这一次,我没有再紧捏着手机不放,而是将它放进背包里,拉开窗帘,看着窗外的风景,呷下了最后一口菊花茶……

阳光,正好。



三清山之悟:神女的慰藉

李佳慧

生活就像一场漫长的旅程,我们在其中奔波、忙碌,常常被琐事所困扰,心灵也在不知不觉中蒙上了一层尘埃。而上饶三清山,这座神秘而壮丽的山峰,却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成为了我心灵的慰藉之所。

当我踏上三清山的土地时,心中原本充满了期待与憧憬。我渴望在这大自然的怀抱中,忘却生活的烦恼,寻找内心的宁静。然而,琐事的纷扰却如影随形,让我的心情变得低落而沉重。那些原本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此刻却在我的心中不断放大,仿佛一座无法跨越的山峰,阻挡着我前进的脚步。

我带着沉重的心情开始了攀登之旅。起初,山路还比较平缓,我可以一边欣赏着周围的美景,一边试图摆脱心中的烦恼。山间的空气清新而宜人,绿树成荫,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仿佛是大自然为这片土地铺上的金色地毯。然而,随着山路的逐渐陡峭,我的体力也在不断消耗,心情更加低落。每走一步,都仿佛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心中的琐事也在不断地拉扯着我,让我无心继续攀登。

就在我犹豫不决,想要放弃的时候,一阵云雾悄然飘来。那云雾如轻纱般笼罩着山峰,仿佛给整个世界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这云雾之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美丽的身影,那是神女峰。她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宛如一位优雅的女神,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气息。云雾在她的身边缭绕,时而如轻纱般笼罩着她,时而如波涛般汹涌澎湃。她的身姿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是一个美丽的梦境,让人陶醉其中。

那一瞬间,我的心灵仿佛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所触动。所有的烦恼和琐事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宁静与平和。神女峰,她就像是大自然赐予我的一份珍贵礼物,在我最失落的时候,给了我最温暖的慰藉。

我静静地站在那里,凝视着神女峰,感受着她的美丽和神秘。她那婀娜多姿的身姿,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她那深邃的眼神,仿佛在洞察着世间的一切。在她的面前,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卑微,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

神女峰的出现,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只是暂时的,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困境而放弃对美好的追求。就像这三清山的神女峰,即使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也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我们应该学会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在挫折中坚定信念。

在那一刻,我仿佛与神女峰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她用她的美丽和神秘,告诉我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要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她让我明白,即使生活中有再多的琐事和烦恼,我们也不能忘记心中的梦想和追求。只有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我们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随着云雾的渐渐散去,神女峰的身影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我知道,这是大自然在提醒我,该继续前行了。虽然我没有能够登上山顶,但我却收获了比登顶更宝贵的东西。那云雾中转瞬即逝的神女峰,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心灵深处最珍贵的回忆。

下山的路依然漫长,但我的心情却已经变得轻松愉悦。我不再为那些琐事而烦恼,不再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我知道,这次的经历将会成为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它让我懂得了珍惜当下,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当我再次回首望去,那高耸入云的三清山依然在云雾的笼罩下,显得那么神秘而美丽。神女峰的身影也依然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她那美丽的画面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只要想起那云雾中的神女峰,我就会充满力量,勇敢地前行。

三清山,这座神奇的山峰,用它的美丽和神秘,给了我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明白了,生活中虽然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就一定能够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在挫折中收获成长。而那云雾中转瞬即逝的神女峰,将永远成为我心中的一座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围起的高墙

胡玉婷

婺源一个很美的名字,在这之前只知道这里有很美的村庄,独有的建筑。却不知,这里沉淀了不让人所熟知的历史。

在来到这座小城前,一直以为婺源就是江西的一个特色的县城,可当我听到这里的村庄有很多村庄保留在衢派建筑时,我便生出疑惑,江西不是赣吗?徽派建筑应该是安徽一带的风格吧,当此时心里也有了答案,导游的介绍让一切明了。在导游的介绍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女性地位极低,一生中最被重视的时刻只有结婚和去世,只有在这两个时刻才能进入祠堂。

在江湾村,我们走进了祠堂,走进了一所又一所白墙黑瓦的古老建筑。邻里之间虽只有一条小巷的距离,但那堵高墙,极小的窗户却将他们阻隔了起来,也好似将历史与我阻碍了起来,但那建筑的构造,门前的楼梯以及一点一滴的痕迹无不在提醒我古时候的生活及习俗。

这里的建筑同我去苏州看的到的不一样,苏州有园林,多被绿色装饰,山塘街更是小桥流水,整个姑苏萦绕着轻松的氛围。而江湾这些村子给却有一种压迫感,被禁锢的感觉。家门前的楼梯数也有很多含义,有想要步步高升做官的,有想要商场得利赚钱的。走进搏物馆,一件又一件女性的用品让我脑海中有了画面,女子一人只能在二楼的房间来回踱步,昏暗的灯光。女子在这一间小房子里干着针线活,再没有其他乐趣,被或者的小脚,被繁杂的衣服束缚着,他们是多么的痛苦却无处言说。

我们走过了了许多的村庄江湾、晓起、李坑......他们都有些许多的共同点,能看到古人的智慧与才能,我沉迷于高墙黑瓦上精细的雕刻,深奥的建筑艺术;也能看到他们的悲哀,科举制下一生追求官名而被封建礼制残害的人,以及被三纲五常所束缚的女子的艰难处境。在当代男女平等的社会,提倡人人平等,可终究在生理结构上女子会比男子弱小一些,而又因为男性克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女性安全在这个时代也难以得到保障,人性也更难以揣测。

我们能做的就是以古为鉴,与古人对话,不断学习与进步,做一个品性善良的人,只要人人都坚持原则和底线,世界就有更多的爱。


胡玉婷

关于江西,井冈山、景德镇是耳熟能详的名字,而上饶我几乎是没有听说过,对其一无所知。而此次的三清山之行,让我对上饶多了份赞叹。

三清山是我从未了解过的一座山,带着无知踏上登山之旅。爬过几次山,给人的感觉都是相似的,只叹登山之难、下山之不易。而三清山竟不费吹灰之力便到了半山腰,我们是坐缆车上山的,十分钟的路程。本想看距离地面越来越远而俯看到的山林景色,村庄布局。可缆车是越开越高,而玻璃另一头的雾气也越来越浓厚,只有白茫茫的一片。心头不免有阵失落。

三清山的游行路线有三条,而这条路线就如同棒棒糖一样是三个不同大小的圈。湿润的空气,朦胧的景色,淅沥的小雨,放眼望去尽是迷雾,仿佛置身于仙境。但看不见景色的下雨天总觉着来的时机不对。跟着队伍向前摸索,冷空气吹过皮肤,看不见底的高度让我不禁升起了敬畏之心。如此高的山,却能修建连接山底与山腰,让人们更加便利的通行;能在山腰处修建通行的路,供更多的人探索三清山的奥秘。这一路走得算是轻松,没有过多的楼梯。只是沿着山一圈又一圈。

三清山多是奇松怪石,光是松树就有三千多种,我虽分辨不出松树的种类,却看出了松树都有的品质一坚韧。他们生长在高山之上,有的在山崖上高高矗高,挺拔而耸立;有的生于陡壁,弯曲着向上攀,勇敢而无畏。“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正是眼前之景的形象写照,才什么是"松柏有本性"。

而我们一行人最期待的重头戏莫过于"巨蟒出山",尝试了多种角度,但仍旧看不见山石的形状,只觉眼前的白雾扫了兴致。就这样我们兴致缺缺地继续前行,看不到远景的便只能看周围的山石陡壁的纹理,听流水从狭窄的峡谷穿过石头击打出的声音。冷冽的风打在身上,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一片"哇"声传来,我抖了抖寒冷,快步走了上去,跟随着他们的目光,"巨莽"现世,而周围萦绕的稀疏的白雾更是为它添上了神秘的色彩,欲让人一探究境。

此刻,我不再埋怨这雾气。

除了巨莽,还有许多令人惊叹的美景,有企鹅献桃,神女石像大家似乎更有动力了,继续攀行,看完大自然的杰作,我更是感叹这鬼斧神工。

下山的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但一路上和同伴的聊天忘却了脚下的艰难,哎滴滴嗒嗒的流水声从心里流淌而过。我不再是探索者,而是融入了这座大山,享受着独有的空气,独有的土地,独有的肥山沃水。

一片白茫茫的雾气是独具风味的三清山,柳暗花明,神秘诱人。


幸有我来山未孤

                    周阳

丰子恺在画中提词,幸有我来山未孤。在去三清前,我是半信半疑的,而当我站在这片被遗落在西太平洋边缘的篷莱仙境脚下,我似乎能理解这看似狂妄诗句中的通透——山水与人之间总存各着种隐匮的情感,天地造化,生生相息。

山,无尽的山峦错落有致地排列重叠。顺着小径回环蜿蜒而上,活鲜鲜的青色齐刷刷地映到人的眼里来。三清山就卧在雾霭氤氲的苍天下,仙雾缭晓,自成一副千里江山图,虚幻得不像真实世界。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大有列子风之感。如此神秘的三清,三米开外看不清树的形状,十米之外找不着路的通向,连花草也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莎,这是一条通往天空的奇路。

正当我们沉浸在这份神秘中时,奇迹悄然降临。在这一刻,云雾渐渐散去,山峰如画卷般缓缓展开,天光大开,三清山的真容显露无遗。那一刻,我们的心被深深地震撼,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莫过于在细雨绵绵中偶遇的那对韩国夫妇。他们满脸遗憾地诉说着未能见到山峰的失落,而就在云雾悄然散去的那一刻,他们激动地拉着我们的手,说着他们先我们而上,却未能一睹山峰真颜,此刻见证这奇迹。

我们所有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那是造物者带来的无法言喻的喜悦。我们共同分享着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那份对美的追求、对自然的敬畏,以及突如其来的喜悦,让我们之间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我们为夫妇拍照留念,他们则以糖果相赠,那份喜形于色的情感交流,却跨越了国界,成为了我们共同的美好记忆。我们道以“康桑哈密达”的感谢,他们则以比心、竖大拇指的方式回应,那一刻,被无限拉近的距离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是如此简单而纯粹。

随着风变化无常,一会儿金色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山峦之上,三清山瞬间变得生动而辉煌一会儿云雾渐起,山峰在光影交错中变幻莫测,时而傲然挺立,展现着它那雄伟而不失温婉的姿态。姿态优美的仙女,追逐的猫和老鼠,拱手作揖的诗人……

“是财神爷!”

山又显现了。一段长雾后,一束金色的阳光从云层的缝隙中穿透而出,在灰蒙蒙的天幕上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大自然的呼吸声,感受到了它的心跳。阳光、云雾、岩石,它们在这一刻仿佛都拥有了生命,它们之间在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而我,有幸成为了这场对话的见证者。

途中,我们不慎遗失了伞。“你看,有失必有得!”同行的孟笑称“那就当作是我们的门票费了!”而廖则诗意地说:“那是山想让你在这留下念想。”是啊,关于遗失的伞,我想,那或许真的成了三清山留给我的一个念想,每当雨落,那片云雾中的奇迹变成不期而遇的感动。

三隐三现慢慢等一次山峰的显现等一份与自然与内心对话的机会,等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随这蒙蒙雨,微微风,悄悄地尘埃落定。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何必纠结量子定律,唯物唯心,你看,每一处风景,每一片云雾,每一块岩石,都如同这朵待绽的花,等待着有心人的凝视与感悟就似这三清山般,豁然在我孤寂的心里明亮起来。

等待,让静止的空白填上不期而遇的色彩......



这一方高台树色

                                         周阳

是季秋,空气中已经有了落叶弥漫的芬芬气息,潮湿水汽是降雨前的低温清晨,那络绎不绝、纷飞变幻的山川秋野逐渐淡出视野,而我的雀跃心情却如同这蜿蜒的道路,起起伏伏,充满了对未知的期待。

九月的篇章里夹带不尽数的明亮生动的扉页,装订出岁月沉寂的味道。这一章,我们踏上了前往江西婺源的旅程,去朝拜那些被时间遗忘的山水。

                 潭中鱼可百许头

在婺源江湾的古村落,时间仿佛被冻住了。溪水绕村而过,带来丝丝凉意。走在溪边,看鱼儿嬉戏,听水声潺潺,岸边的野花与绿树成荫,相映成趣,让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格外宁静与舒畅。

潭中的水更是温婉得出奇,仿佛能洗净一切尘埃。是鱼,刹那间,成群成群的红色贴近湖面,轻吻日光下澈的碎片。

江水流过我们的身前与身后,凭栏远望,江水悠悠,与身旁清浅的景致相比,远处高台林立,徽派建筑更显古朴与庄重,萧江宗祠巍峨矗立,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沧桑。

青石板路两旁,是斑驳的白墙黑瓦,每一扇门后都藏着历史的低吟。走在巷子,时光拉得很慢,你会有一种自己是民国时期,儒雅的教书先生的恍惚感,生命一茬一茬,今人古人像是各说各话,又像是不断重复。

漫步其间,我仿佛能听到岁月的脚步声,在古老的巷弄里回响,让人禁不住猜想那一砖一瓦诉说着的繁华与沧桑。

                树

我见过很多很多树,结果的,开花的,枝丫高扬的,细叶低垂的,大大小小的,沁人心脾的……在江西遇见的这一棵难忘的树,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晓起神樟”。

这是一棵神树,或许我应该尊称其为神树爷,它比我的年纪还要大上数百倍,树龄1500多年,两人合抱都围不过来,被认为是当地的“樟树王”,我想某天资本家决定砍伐它时,心也要抖一抖。

在树下,你会感受到生命的伟大与渺小。世间多少沧桑事不过苍茫一粟,树见证多少人间悲喜荒唐。

我敬仰独自生长的树,它们并非懦弱的逃避者,而是伟大的孤独者,它们的树梢吟诵着世界,树根植根于永恒。它们不会迷失于孤独,而是用所有生命力量追逐一个目标:“生命不泯灭于泛泛,我在绿意中重生。”

人们常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错散开的枝桠,映照着人生中不同的选择,所带来不同的生长轨迹。而这株神樟徐徐地生长,似人们寄予生命如其一般亭亭常青,如四散开来的叶子一样自由,飞往任何想去的地方。

                远近

有些风景又令人惆怅,如小桥流水,也许还为上一株垂柳,以及模糊的鸡犬声,它让你发觉,为来该走得进去的世界,却不知为什么竟然走不进去了。

在婺源的最后一站,我遇见了一处让我怦然心动的风景——李坑。

像宝玉初见黛玉,不见眉眼,不见肌肤,只神情恍惚地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他又解释道:“虽没见过,却看着面善,心里倒像是远别重逢的一般。”

古树枝丫挂满的灯笼,簸箕上晒的五谷,村头的树下慵懒的小黄狗,老人手上慢慢摇着,怎么摇也不会累的蒲扇,仿佛让你回到了那个似曾相识的故乡,那么近。

我渐渐明白:人间的相会,是在见面里退减的。我们好像很久没有见面了,见人,见事,见物,我们所熟知的,一度握在手里的犹如飞鸟般,在翩飞中消失了,青春里的肆意,那些繁花喧天的岁月,就随着一阵阵风吹得渐远。

                记秋

试记秋之韵。季节的更替是告别的另一种释义。当我们告别那座“两水夫明镜 长桥落彩虹”的宋代廊桥时,这一程的旅程也悄然翻篇。

人间总是这样,无声无息地旧去、新生。生命的标尺或许重于一场盛大的灵魂之旅,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变得更加丰富。酒水缠绵,叙不尽师辈们的文人情怀;长路蜿蜒,道自明同窗真挚温情。

这一方高台树色,这一记,山水长情



伍用心

时隔多年,俞泊终于又回到了这片他熟悉的村落。

石筑的牌坊正中刻着“思溪村”字样,两旁石柱上所刻对联上写的“开文典学”“旺贾通商”昭显着这个村落文人商贾辈出的荣光。

事实也的确是这样,俞泊不是第一个从这个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在他之前有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考上了位于全国前列的大学继而奔赴至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开始他们新的生活。

而俞泊又回到了这里——他从小长大的故乡思溪村。

三十多岁便已在桥梁设计领域颇有建树的俞泊从之前就业的公司辞职后,多家知名建筑公司向他发出高薪聘请的邀约,但都被他一一拒绝。儿时的挚友阿刘如今已是一家外企的高管,他十分不解俞泊的行为,问其缘由却只得一句淡淡的回应:“思溪要修桥。”

俞泊把车停在牌坊下然后推着行李往里走。一阵微风拂过,忽浓忽淡的桂花香气席卷而来钻入他的鼻孔。

“今年的桂花开了啊。”俞泊想着。

他回忆起小时候外婆带他来村口打桂花做桂花糕吃的情景。要去打桂花时外婆常扛着两个像古代马车车轮那样大的圆形竹匾站在屋外对屋里头玩石子的俞泊喊:“去打桂花啦!跟不跟来?”小俞泊一听到这句话,马上丢掉手中的石子,一溜烟儿跑去厨房的碗柜上拿下装桂花的玻璃罐,然后飞快地从门后扒出一根长棍,一手抱罐一手握棍吭哧吭哧地跑到外婆跟前两眼放光地说:“去!”

于是村里人常常在桂花开时看到这样一幅图景:一老一少一前一后走在通往村口的石板路上,小的那个屁颠屁颠跟在老的那个身后,傍晚黄昏的日光将祖孙二人倒映在石板路上的影子拉得很长。这幅图景与桂花香一起构成了小俞泊童年里最美好的回忆。

走过桂花树后的石阶,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小河和一座古朴的桥梁。小河名为清溪河,思溪村也是由于建村者俞氏以鱼(俞)思恋清溪水而得名。那座古朴的桥叫通济桥,据说这是从村里走出去发达的商人们合资修建的桥梁。通济桥是进入村庄的必经之路,外婆经常会在这座桥上和邻居家的婶婶谈笑风生到很晚。

“今天怎么没见到外婆?”俞泊一边过桥一边想。

熟悉的石板路指引着归乡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途。隔着老远俞泊便看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弓着背坐在门前石阶上剥豆,老人稍有颤巍的手略显笨拙的将豆子与豆荚分开,有些豆子因为手指的颤抖掉在了地上。俞泊定睛一看,她身上那件墨绿色夹袄再显眼不过了——那是外婆。

俞泊有些恍神。在他的印象里,外婆一直都是一个很干练的人。她最喜欢在坐在门前剥豆,而俞泊也最喜欢坐在外婆旁边看外婆的手指灵活的将豆荚里的豆子挤出然后快速将其分类丢入不同的盆里,如小山一般高的豆堆不出一会便被外婆剥完,当时俞泊以为这是外婆的超能力,还向班上的同学吹嘘了好久。

“外婆。我回来了!”

老人缓缓抬起头,一看到俞泊,她浑浊的目光马上变得矍铄起来,苍老的脸庞因笑容而波纹骤起,干瘦伛偻的身躯摇摇晃晃站起来迎接自己的爱孙。不知何时,记忆里强壮的外婆变成了如此模样,俞泊在伤感中猛然意识到——外婆已年逾九十。

“锅上蒸了你爱吃的桂花糕,”外婆的声音因在屋外久坐而变得有些嘶哑,“快进屋,外面冷。”

俞泊把行李搬进屋,背过身擦了擦眼泪,然后去门口把外婆手上的豆子接过来,“我来剥,您去歇着吧。”外婆对他笑了一笑,“不用了,我正要收拾,今天晚上不吃豆。”

秋天的夜晚总是来的很快,不出一会儿天就全黑了。俞泊借口消食出门漫步在狭窄的巷子里,许多房屋因为年轻人的外出而空置,偶有几处房子孤独的亮着灯。

他好久都没有像这样用脚步与自己曾经生活的这个小小村落交流过了。秋夜的乡村如睡着一般静谧,唯俞泊独自一人在路上走着不断唤醒脑海中假寐的回忆。

到了。

俞泊在一座简陋的板凳桥边驻足。

路灯照射的光洒在这座桥上,灰白的桥身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桥面上有许许多多人的脚印:挑柴的人从这里经过,打水的人从这里经过,放学回家的孩子从这里经过……

溪水缓缓地在桥下流过,尽管微弱但依旧具有生命力的流水声是打破这静谧环境的乐章。俞泊想起外婆常常带着小时候的他在这座板凳桥下洗衣服,外婆洗衣服时他就盯着水中的鱼,看鱼被搓衣激起的涟漪吓得直冲向远方。洗完衣服后外婆牵着他的手走过板凳桥,为他讲述种种有趣的故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那个需要被外婆牵着的小男孩到了上学的年纪,陪伴他走过这座桥的从外婆变成了阿刘和其他小伙伴,留在这座桥上的脚印逐渐成熟,他最后一次走过这座桥仅仅是为了帮外婆去还借来的针线。

村里有许多板凳桥,但唯独只有这一座从没被涨潮时的溪水冲毁过。和村长商量过后,俞泊决定把新桥建在这座板凳桥旁。

几个月后,由俞泊设计的新桥修建完成。同村口那座通济桥一般,这座桥的修建资金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年轻人募集的,新桥由坚韧的钢筋搭建,即使再大的洪水也不会伤其分毫。它比板凳桥位置略高,从远处看就像一大一小祖孙二人一前一后地前行,不过这次是朝气蓬勃的孙辈在前,撑起脊梁守护着身后日渐佝偻的祖辈。




等待云开雾散时

                  伍用心

九月二十七日,来自文学院的师生二十人来到江西上饶的三清山观景采风。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明明上午还是风和日丽的蔚蓝天空到了下午便成了灰蒙蒙一片。淅淅沥沥的小雨打湿了我们上山的道路,从山脚往山上望去,缥缈的云雾如白纱般缠绕在山头,我们所见的三清山像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害羞姑娘。

看不清楚山的全貌,我们都有些小失望。为了抚平我们因失望而紧锁的眉头,导游安慰我们说:“其实三清山之所以叫‘三清’,还有一个原因是游客们要来三次才能看清楚山的样子,这是提醒大家三清山希望咱们常来呀!”听完导游的话,我们纷纷表示有被安慰到,我也开始隐隐期待云雾缭绕的三清山是何模样了。乘缆车上山时,大家都很激动,你一言我一语地遐想天气晴朗时的三清山。我扭头看向窗外——窗外白茫茫一片,偶有几棵绿植随缆车的上升闯入视野。我们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

下缆车后,周围的水汽环抱着人群也缠绕着山体,栈道延伸至一片白色之中逐渐消失不见。我觉得自己置于山中仙境,越是看不清楚的事物就越是想要去寻个真切。导游在前方介绍,三清山最多的植物是杜鹃花,每到开花的时节,一大片一大片的火红渲染着整座山,壮观的景象简直妙不可言。我看着枝丫上的花骨朵想象着杜鹃花开花时的情景——它们开的热烈、开的放肆,好像要向游客们昭示它们才是这座山的主人。

走过一段长长的栈道后,导游指了指前方说这里就可以看到三清山的著名景点“蟒蛇出山”了。然而我们顺着指引抬头向上望去却只见茫茫一片白雾。

“再等等吧,等雾散了就能看到了。”我想。大家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等待,于是师生们在观景台上游玩拍照,即使背景是一块洁白的幕布,大家仍是拍出了一张张好看的照片。此时此刻,景色之美已经不重要了,大家的笑脸并不来自于美景而在于人。

驻足停留了片刻,我们继续前行。与我们一同来的游客有的已经按捺不住无景可看的寂寞嚷嚷着要下山。可没走几步,云雾突然以迅猛的速度向天边冲去,一个高耸直立的石柱赫然出现在眼前,届时耳边响起“哇”声一片——一条“巨蟒”以这种突然的形式“出山”了。我们忙举起手机拍照,生怕这条出山的“巨蟒”又被翻卷来的云浪覆盖消失。事实也果然如此,不出一会儿云雾便再一次覆上来,我们的视野亦变得模糊。

“才几分钟啊,就又看不到了,还没来得及拍照!”一位阿姨举着手机抱怨,“等了这么久就出现了这一下,还不如不等!”她气愤地把手机收入袋中,旁边的叔叔忍不住反驳她:“来看景就是要等的呀,不等怎么看得到?”阿姨闻言,便不再出声。

随观景路线游览,我们很快来到了第二处有名的“东方女神”景点前,同不久前一样,指示牌前一片云雾,我们只能根据牌子上的照片勉强分辨出“东方女神”大致的方位。本来以为不用等多久云雾就会散去,可在石堆上蹲坐了半小时,只见游览的人群不断流动,“女神”旁缭绕的白纱却丝毫没有要揭开的意思。

“还等吗?”朋友问。“等。”我回答。

于是两个人继续在石堆上等“东方女神”掀帘与我们相见,正当我们百无聊赖时,一抹日光忽然照射到不远处的松树上投下清晰的影子。“出太阳了!”我和朋友欣喜地从石堆上一跃而下奔到扶栏前,果然白雾因阳光的出现而变得淡了些,“东方女神”的轮廓若隐若现,虽然仍看不太真切,但我们还是认为近一小时的等待是值得的。

因为在这两个景点流连太久,我们没有过多的时间游览更多的地方,在缆车停运前我们抱着些许遗憾下了山。

夜晚,微风从阳台吹进房间,我循着风向阳台走去,抬头便看到满天璀璨的星辰。星辉斑斓如颗颗碎钻点缀着无边的夜幕,微风拂过脸庞送来一阵舒爽,下午糟糕的天气到晚上竟又变好了。

我倚靠在阳台栏杆上仰望着这片星海,原来,等云开雾散时,所有的遗憾都会变成抹不去的期待和一地群星洒下的清辉。我仿佛看到三清山在向我招手,用它青翠秀丽的景色发出再聚的邀约。



那棵桂花树

李颖哲

去婺源采风的时候,导游介绍当地有一种习俗:一户人家家中添丁,如果生的是女孩,就在家门口种一颗桂花树;如果生的是男孩,就种一颗樟树。种在家门口的树与孩子的年龄一样大,等到要说亲的时候,媒人只须在村中转上一圈,看看每家每户门口的树,便能将条件合适的双方组织到一起进行说亲。导游的解说让我不由得想起家中院子里的桂花树,一下子,我的思绪被拉的老长,老长......

我家院子里面的桂花树已经很大了,没人知道它是在什么时候、出于什么原因被种下,也不知道它年岁几何,是否被寄托着如婺源桂花树一样特殊的意义,但从我记事起,这棵桂花树便如战士一般矗立在院子里,它承载了我很多快乐的时光。

八月桂花香。每逢八月,树上便开满了桂花,桂花花形小,开的密,细细碎碎地挤在花梗处,堆在叶荫下,一点儿也不张扬的样子。只是桂花散发的独特芳香让人无法忽略它们的存在。扒开绿叶,摸到花梗,我便找到了桂花。摘桂花不能操之过急,不然会损坏桂花的形状,也会影响到桂花的清甜。只需将桂花笼在手心,顺着枝梗往上捋,便能得到完整的桂花。这样的桂花是做桂花糖的不二之选。将桂花放入清水中清洗干净,过滤出干净的桂花放在阴凉处晾晒,晒干桂花上的生水后便置于糖罐中,按照一层桂花一层白糖的顺序放好,最后大量白糖封顶,桂花糖就成型了。等到白糖融化,与桂花充分融合,白白的、水润的桂花失去了颜色,皱成一团,桂花糖就算完成了。这样的桂花糖既有桂花的芳香,又有白糖的甜蜜,尝上一口,清甜中又带有芬芳,让人欲罢不能,恨不得捧罐大快朵颐。在寒冷的冬天,若来上这一口清甜的桂花糖,那是多么大的身心慰藉,简直是一场感官的盛宴!

在桂花树开花正盛时,我家便会采摘一些桂花做桂花茶。桂花茶的做法很简单,只需先将桂花洗净晒干,再把干燥了的桂花收入茶盒,待要泡桂花茶时再取出适量进行冲泡即可。桂花茶应用沸水冲泡,茶盏底部的桂花受不住沸水的热情,纷纷逃窜到水面上来,那一朵朵消化荡漾在水中,真像将天上的繁星收入茶盏中似的,抿一口茶,便是喝了一大片星空。等桂花在水中舒展开来,一个个你挤我我挤你的滴溜滴溜转,光是看上一眼就能感受到盎然的夏意。这样的桂花茶不仅好喝,而且喝来别有趣味,每次喝桂花茶,我就当自己在与星空零距离接触,一股欢喜便涌上心头。

桂花树开的桂花实在多,而且桂花一茬一茬的,开花时节总觉着花开不尽、落不尽似的。这个时候便是做桂花藕的大好时机。先将糯米灌入莲藕的孔洞中,然后舀上一勺桂花糖,蒸煮大半个小时,最后撒上一把桂花,这样,入口即化过齿留香的桂花藕就做成了。在寒风呼啸的冬天,咬上一口枣红色的热气腾腾的桂花藕,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随着这口桂花藕的下肚,身上的寒意也被驱赶的一干二净,桂花藕的软糯和甜香从我的口腔蔓延至我的整个身躯,暖意从我的脚底缓缓升起,这冬天貌似也没有那么寒冷了。一家人围着热炉一边说话一边吃着桂花藕,是我冬日里最温暖的回忆。

如今我在外求学,不知家里的桂花树今年花开的如何,看不到“盈盈簇盖真珠细,片片笼车美玉斜”的美景,也闻不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香气,更参与不了桂花糖、桂花茶、桂花藕的制作,不免有些失落笼罩在心头。听着导游的讲解,闻着景点拱门两侧金桂、银桂飘来的幽香,我更加想念起家中的桂花树,也更加想念一家人围在一起制作桂花糖、桂花茶和桂花藕。

院子里的桂花树不知道守卫了我家多久,但是我知道,它将守卫我家更久。它承载了我很多欢乐的时光,已经不仅仅是一颗普通的桂花树了,更是我回忆中一个标志性的事物。无论身在何处,看见桂花树,我便会想起家中院子里的桂花树,想起桂花糖,想起家。



假如我是一朵云

李颖哲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被称为“天下第一仙山”,这次采风我便来到了这里想要一睹三清山的仙姿。谁知天公不作美,竟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来,大片的白雾将整座山笼罩了起来,山体的可见度非常低,不少的美景都躲在云雾后面若隐若现,我不禁有些失落,暗暗可惜不能一睹为快。看着栈道两旁飘动的云雾,我心生羡慕——它们可以尽情欣赏如诗如画的美景。我的心头忽然跳出这样一个假想——假如我是一朵云呢?假如我是一朵云,那我便可以大饱眼福,无拘无束了,我不禁顺着这个想法幻想了下去。

 假如我是一朵云,崎岖的山路和淅沥的雨滴都不再会对我产生阻碍,我能够在云雾缭绕的山间穿梭自如,能够在斜斜生长的迎客松枝头跳跃,能够在巍峨耸立的山顶休憩......假如我是一朵云,我要去三清山的巨蟒峰顶看看这只威风凛凛的巨蟒,要去东方女神休息的山头感受这位司春女神的鬼斧神工,要去企鹅献桃的山峰瞧瞧可爱的、胖嘟嘟的企鹅,要去老道拜月的峰头和老道一起感受月光的皎洁,要去观音盘坐的地方和她一起赏曲,去和玉女一起畅聊一起开怀大笑,去猴王献宝的山头悄悄看看猴王的宝物是什么,去葛洪献丹处感受道教的丹药文化......我要在三清山的层峦之间飞翔,要在每个峰头眺望,要在每棵树的枝头跳跃,要在每个石缝之间穿梭,我要将三清山的美景映入眼底,记在心头。

 假如我是一朵云,世间万物的水汽组成了我的身体,风和雨能到哪里,我就能到哪里。我要到泰山的玉皇顶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我要到“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布达拉宫感受明珠的魅力,我要去九寨沟看“山间玉带”,去漓江看“三绝”的岩溶峰林。我还要去万里长城感受这条“巨龙”的气势,去黄山亲自验证“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名,去呼伦贝尔大草原和牛羊一起在草原上打滚,去莫高窟聆听千年壁画的诉说,去赛里木湖瞧瞧“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纯粹......我将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尽祖国的万里美景,将每一次的见闻收入我的身体,随着云卷云舒将美景映照进更多人的眼眶。

 假如我是一朵云,我的年龄必定与天空的年岁等长,时间不会在我身上留下烙印,时空也不会会成为我的束缚。我一定看过人类原始祖先由茹毛饮血到生火结绳的过程;也一定见证过商朝时甲骨文的诞生;我看到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成为春秋霸主;也看过商鞅推行变法让国家逐渐强盛;我凝望过屈原投身汨罗江百姓自发扔粽子保护屈原;也跟随过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建造的车辙;我看过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也和刘邦项羽共同参加过鸿门宴。我看过昭君出塞时的毅然决然的身姿;也体会过贞观之治的繁盛;我瞧着女皇武则天登上龙椅,看着成吉思汗射大雕,跟随着郑和一起下西洋......在漫长的时光中,我看着朝代的更替,感受着百姓的喜怒哀乐,见证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和昌盛,我的身体里糅合了许多的酸甜苦辣,我是一朵百味杂陈的云。

 山上白雾茫茫,一阵凉风刮来,我冷的打了个哆嗦,思绪也渐渐从云的假想中抽离。看着栈道两旁跟之前没什么两样的白雾,我不禁感慨万千——假如我真是一朵云该多好!


彩虹桥

张卓

采风旅行转眼便到了最后一天。最后一处景点,每个人都带着些疲惫,我兴致亦不是太高。如果能够早早了事,那就是最好。

到了地方,入口的地方是极奇简朴的——就安静地落在宽敞的停车场旁边。走进去,是一条石板铺成的小道直直通向树林幽处。小道两旁的小树亭亭直立,叶影在石板上斑驳。风悄悄撩动枝叶,浅浅地发出的“沙沙”的声响。悄悄路道通幽静,渺渺轻风洗我愁。我也找到了些许趣味。

顺着小道往前,约莫走个几分钟就可以看到彩虹桥了。几个硕大的桥墩托起如长廊似的桥,安静地睡在微微波动的长河之上。阳光很好,直直泻下来,使水面熠熠生辉。这景怎能不令我心动?

站在桥上向外看,远处青山在天空蓝幕衬脱下越发青翠,山峰曲折巍峨。河流由山脚而来,开始是狭窄些,不一会便舒展开来,在宽阔河道中,明镜荡起微波,使水中的天空带上些许皱纹。整个画面如同定格成照片,只有波澜的河面提醒我这是真实的山河。近处,可以透过河水看到底部的青苔、水草。小鱼仔在水中欢悦,来来往往。日光下来了,洒在鱼儿的身上,鳞片投射出七彩的光。“皆若空游无所依”,原来如此!

要回到对岸去,便要靠彩虹桥旁边那由几十个小石墩组成的连桥返回去。要到连桥那,还需经过一条石桥。真是:两岸相呼难对应,独桥落此又消忧。

走在石桥上,石板铺成的桥面和充当护栏的石墩晒着太阳,安静地睡着。旁边是一座水车,慢慢悠悠地翻转。淙淙的流水声跟它带来些活力,使其不至于那么恬静:水流经水车翻动后落回到河中,甚是活泼,激起些白浪。“哗啦啦”的声响跟桥上闲逸的画面有些冲突,略微打破了那一份宁静。但是,这却并不会令人生厌。就是在这一止一动,一静一响之间便构筑起了无限的乐趣。我整个人也感到十分放松。

上了连桥,每个人的心都提了起来。石墩之间间隔有些大,每迈一步都要慎之又慎。不然鞋袜就得和河面来个亲密接触。慢慢走至连桥中间, 看着河水由远处的青山发源,穿过巨大的彩虹桥墩向我流淌,刚刚过桥时的担惊受怕顿时消散了。水流潺潺,金光浮游于水面,明灭可见。水下藻荇交横,鱼虾往来,都是浮游空中,不知其竟是依水而行。水流穿过连桥,直奔另一边的石滩而去,在上面慢慢汇聚成一汪一汪的水潭。这一边远处仍是青山,树叶绿影青翠,跟那边的山头呼应。蓝天映照下来,倒影慢慢摊在水潭中,于是天空被分作好几块,相互呼应着。清风摘下几片叶子撒在水面上,给这些天空加以点缀,顺便在带起水面波纹,使得水潭中的画面更加生动。我捧起一点水扑在脸上,只觉神清气爽,再有微风拂面,更加清凉!石滩其它地方就只是沉默的石块,跟水潭的灵动格格不入但又刚好约束了水的“放肆”,给她加上了一些恬静端庄。这一番景色:涓涓荡漾伴山踵,葱葱屹立聚岭???。

过了连桥往上,是一小段石阶梯。这没什么稀奇的,本就是没在人们脚下的东西,谁会青睐?只不过,有两抹红影纷飞,在空中舞蹈,不一会儿就落在石阶上。这时我才看清楚,原来是两只红色的蜻蜓。没想到这丑陋的石头还会被这样的小生灵光顾!我来了兴趣,驻足观察一番:这俩小东西,先震震翅,然后提起细长的手臂擦擦脸便静立不动。我悄悄往前靠,它倒也不惧我,甚至还略略转动一下身子,把细长鲜艳的身姿完全展示出来。我看着亭亭玉立的蜻蜓,一时间有些如痴如醉了。在微风的吹拂下,蜻蜓也款款飞起,飘远。眼睛有随着蜻蜓的离去最后落在彩虹桥上。原来不论什么样的景色都有它的欣赏者,我只忍不住吟道:莫笑……

登上岸去,随着原路返回。我总觉着还要说点什么,却说不出。只能够前言一汇,成诗一首:

游彩虹桥

悄悄路道通幽静,渺渺轻风洗我愁。

两岸相呼难对应,独桥落此又消忧。

涓涓荡漾伴山踵,葱葱屹立聚岭???

莫笑顽石无趣爱,犹有赤影立其头。



三清山

张卓

有幸可以跟着恩师们外出旅行采风。到江西歇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便去了“上饶集中营”。游下来着实不轻松,倒不是地方有多大,游览有多辛苦,只是触目惊心的历史赤裸地躺在你的面前,只觉得有块石头压在喉头。此所谓:淡淡粼粼江避视,熊熊厉厉岭难嚎。确实是这样。

用过午饭,要上三清山,导游所介绍的由来典故,半个字也没记上。天空灰蒙蒙,时而伴着些小雨淅沥,本就在集中营里感伤,此时便更添愁怅。

入山口有一段路,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居楼,但无一人。房屋在雨声中静默,风也迟缓了些。我先往前走了,却见到——石桥连上入山口,桥下是小溪流,溪里养着些乱石,青青的草由石缝中探出头。青草摇曳,溪水荡起波纹,放出流动的轻快。放眼望过去,溪流两边的楼房陪着石桥静静睡着,水领着草却为一场小雨欢跃、舞动。远处的山,浅浅地隐在云雾之中,如同蒙着白纱。在一静一动,一显一隐之间,竟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清静寡欲!稍稍恍惚间,我正是在江南烟雨中吧?站在桥上,我稍稍展颜。

进了山,乘一段缆车上去。阴雨天,山中皆是迷雾,本想在缆车里拍几张山间美景,不想却是白茫一片。我干脆抱臂坐着,愁起眉头来。

缆车到地了,导游先简单交代了一下路线便开始游览。我们一行人顺着盘在山腰上的栈道往前走。向外看不到什么山景,全笼有白雾里,只能看见近处的树,它们由近及远,慢慢消失在雾中。另一边倒是可以看见山石和镶嵌在里面的树,但也是千篇一律。我背着手,只管埋着头往前走。

差不多走了几分钟有个瞭望台,可惜雾太大,看不着什么景色。同行的老师们倒兴致甚浓,纷纷拍照。我也只好合群地走了过去站在护拦边等着。眼前,什么也看不到,只有一片虚白,除近处的树隐约可见。风却悄悄过来,拂在脸面上,竟还有些神清气爽。眼睛看向远处,仔细地看,白雾也变化!们乎可以窥见远处的绿色在其中时隐时现,明明灭灭。我不知是真看到了绿色还是说不过是头脑的想象。空中的水汽在缓缓地游动,清清凉凉的感觉。深吸一口气,只觉心胸也开阔了些。望着白茫茫的世界,心倒宁静起来,宠辱偕忘,凭栏临风,其飘飘然者矣。再走一会儿,遇到一段奇怪的岩壁,上与下明显分层,说明下部曾在海洋之中。时过境迁,沧海化桑田,自然之力让人感慨。岩壁上有许多孔洞,是长年雨打水侵而成。其中有一孔,较为深隧,我凑近些端详,像是个缩小般的山洞,竟不可见其深浅!我忍不住伸手探进孔去感受一下,孔壁上的青苔有些湿润,孔内积起一小汪水。一条冰冰凉的丝从我的手指游遍全身,倒甚是解乏。

有小股的山泉,从山上泻下来,到我跟前又缓缓流起来。穿过乱石组成的石环,是“九环套银龙”的态势。山泉小溪汩汩流淌,涓涓潺潺;雨滴落下淅淅沥沥,细细霏霏。伴之雾气弥绕,犹如仙境!可以嗅到泥土的芬芳,听到树叶的瑟瑟稀稀。其境甚为幽静,可稍留再去。

导游指向更高处,可以在云雾之间隐约看见有一条高的岩柱直通云天。导游介绍这是三清山的“怪蟒石”,是三清山一大特色。我努力往上爬,想走到近处看得更清楚些。

到达一处大平台,此处可以将“怪蟒”一览无遗。只可惜云雾还在盈绕飘荡,不可以尽见其全貌。我倚在栏杆上向前望去,两边高耸的山峰夹着中间一条山道,老师们正和人群由山道往上来。更远处山天接一色,山蒙着白纱与天空接壤,不可以分辨出哪里是山,何处是天。人头在两峰之间熙熙攒动,在山谷之中显得渺小 。仰观天地之大,俯察草木之盛,豪气满怀!女生们的嬉闹声似银铃之音,飘溢四周,空谷传响。观此景,不觉中便超然世外,心旷神怡。

导游提议等待片刻,雾气散去,“怪蟒”便可见。须臾,轻风由远处穿山谷而来,携着云雾。清风先至,如娇嫩的玉手抚摸着你。白雾随后就到,眼前霎时变作天上仙境。前一秒还清晰可见的山谷、双峰、小道、人流,一时间全隐匿了,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若即若离之间,只在听到笑声的时候才提醒你——这仍是刚才的世界。我已经如痴如醉、如梦如幻。风仍带着云雾继续远走,太阳也找到间隙,“日出而林霏开”山谷间瞬间又明朗起来!树叶在摇曳,反射出明亮的绿。灰岩也在光芒下熠熠生辉,瞬间便朗润起来!雾散去,人群赞叹“怪蟒”的鬼斧神工,誉美之词不绝。而我只迷醉在山谷之中——山间之朝暮也,变化万千;林间之阴晴也,瞬息万变!

从远处已经可以看见“神女峰”,其山石貌似一女子远望,故得名。我由背面看,竟已有七分神似。我连与同伴奔到“神女峰”的看台,想一睹其正颜。奈何天公竟不作美,将“神女”笼在白纱之中。在枝叶的后面,在迷雾之中,是神女的侧颜,她微微颔首,一双眼注视远方。我无心去了解关于她的简介,不需明白她望向何地。只凭那略带忧郁的影,隐约的脸上或许有一双疲倦的眼,已足够令人着迷。雾又重了些,更隐埋了她的倩影,最终只剩下一个轮廓矗立在迷境深处……

我们等待了将近一个小时,可惜女神尚娇羞,犹引轻纱半遮面,终不得见其颜。稍有些遗憾。

返程仍是缆车,仍是白雾一片,一物难见。只看见几只山鸟翻飞其中,快乐无间。同伴说:“可惜看不见山景!我还想‘一览众山小’呢!”似乎是的,白雾一片,确实难见全山。只是,山水之乐,得之于心。我倒觉着不虚此行,此景可为诗:

放荡云天仙气内, 湿花润拓雨霏霏。

散泥没入秋风喜,利叶横切雾水悲。

巨蟒犹思明月意,神姬尚望旭日威。

三清素裹峰不见,一鸟高低自在飞。



三清山之旅

裴文华

见惯了家乡一望无际的平原之地,习惯了浑黄如浆的河水波涛汹涌,看惯了高楼林立的宏伟建筑,仿佛世间之景色不过如此。直到看到青山远黛,近水含烟,雾中朦胧的景象,清澈透绿的河水蜿蜒流淌,自然造就的石头屹立山巅,才恍然悟道----大自然的风景耳边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清山,素来有“小黄山”的美誉,但是很多人说要看清它的全貌,至少要到此地三次。我们上山的那天阴雨绵绵,大雾蒙蒙,我心中难免有些遗憾,心想这一次可能要白来一趟了,但是好在幸运女神眷顾了我,在登至半山腰时,一缕阳光穿过云层,三清山悄然苏醒,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在那一刻,我不由自主地喟叹:我仿佛踏入了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此情此景,让我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乘着索道上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郁郁葱葱的树木,随着微风和细雨,沙沙作响,远观,三清山山峰挺拔,怪石嶙峋,每一块石头都有它独特的韵味,都在诉说着自己的衷肠,不禁让人驻足观望。

阳光普照之下,云雾尽散,一条巨大的石蟒从两座山峰之间蜿蜒盘旋而出,犹如一条沉睡千年的巨龙,缓缓抬起自己高昂的头颅,双目炯炯有神,对着天空展示自己的高昂,这栩栩如生的模样,让游客们激动不已、欣喜若狂。我也不禁感叹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景象实在是神奇呀!细小的怪石在金黄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让人心生敬畏!再往上攀爬,我看到了财神爷稳稳伫立在山巅之上,那神态是如此形象,许多游客都未忍住对它拜了又拜,求他保佑自己发大财,赚大钱。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形态生动的怪石,一边走着,一边感慨着:大自然的力量,大自然的馈赠,是那么的神奇,也是那么的美妙!但是三清山的那句传言最终我还是没有逃过,人人都夸的“东方女神”我还是没见全貌,都说“东方女神”端庄而坐,面容慈祥,她的发丝随风飘扬,衣袂飘飘,眼神中透露着智慧与温柔。但我痴痴等待了一个小时还是未果,说遗憾,但或许这也是三清山的魅力所在吧,要多登、多看才会了解到全部。

三清山之旅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也让我觉得不枉此行。一路幸运作伴,我看到了很多怪石原貌,在若隐若现中冲破云雾,向我展示他们的姿态,但也有遗憾相随,未能看到“东方女神”的全貌,完美中的小瑕疵,却也是我旅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给我留了一份念想,让我心生向往。

三清山,不仅是大自然的完美杰作,也是诗人灵感的源泉,更是画家的创作殿堂。它的每一处风景,都犹如一幅画卷,值得人描绘,让人流连忘返。在它这里,在它的怀抱中,微风轻拂,绿叶婆娑,雨声沙沙,我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以及那份永恒的宁静与恬淡。


相见不如怀念

裴文华

与其相见,不如怀念。是呀,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但是这短暂的旅程是我人生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短暂的记忆值得我时刻铭记。江西上饶采风之旅,几位老师、一群伙伴,我们满怀期望的乘着高铁出发,一路走走停停,终是抵达终点站。

在这段旅程之中,我们去参观了铁骨铮铮、信念满满的革命烈士集中营;我们欣赏了一缕阳光照射下来,拨开云雾,散开朦胧,沉睡千年的巨龙---三清山悄然苏醒过来,阴雨绵绵、树叶沙沙,奇山怪石,高昂挺立;我们去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李坑,在那里,穿村而过的小溪,古香古色的建筑、高高挂起的红色灯笼,都给人乡村生活的恬淡舒适之感,让浮躁的心立马宁静下来;最后一站,我们在彩虹桥上走过,眼里看着桥边捣衣的女人,耳里听着潺潺流水的哗哗声,这如诗如画的惬意生活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农村生活,简单而又快乐。

可快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我们不得不踏上归程的道路,即使心中万般不舍和眷恋,但又不得不说再见。可后来想想,我们的旅程原本就是一个又一个阶段,我们不可能在一个地方永远驻足,我们停不下来自己奔忙的脚步,我们收不回想要看看更多更宽广世界的想法,我们会为一时的美好而惊叹、而驻足,但是我们不会选择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前方有更精彩的世界等我们去探索、有更美好的景色等我们采撷,所以与其相见不如怀念。

日子是值得推敲的,景色是值得回想的,而记忆依旧,它是值得怀念的。四天的时间里,我们和老师一起游山玩水,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一起欣赏不同的景观,一起拍摄漂亮精美的照片,一幕幕、一帧帧,都是幸福的具象化,都是美好的代名词。这是人生历程的几天时光,却是记忆里的一辈子。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但是我们可以铭记过去,我们不能一直相见,却可以在心里一直怀念。

在岁月的长河之中,总有各种新奇的体验,他们如同流星般划过我们的星空,短暂而璀璨。何其有幸拥有这短暂的美好时光,但是时光荏苒,我们总要回归平静之中,让喧嚣的世界得以宁静的港湾,让心灵得到栖息。

身在其中,就要学会享受;身在事后,就要学会怀念。将过去的时光尘封进回忆这本相册,在怀念中将曾经的欢声笑语、冒险经历,都化作最珍贵的宝藏。



长情似酒,岁月如河

李佳

站在婺源李坑的村口,我抚摸着那棵硕大的香樟树的树身,阳光被密实的树叶筛成斑驳,是时光的碎片,是往事的片羽。

是你,就是你。

十年前的偶遇,是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一隅,你静静的站在常人未注意的角落,花开着欢乐与聚合,叶落着落寞与离散,明明未落多少笔墨,却萦绕在整个故事的空气中,无处不在。我一度以为我是你,远远地看着别人的人生,洞若观火,宛如神明,颇有感悟,谁想十年后回首,原来我早已是画中人,而你依然在世外……

我并没有刻意找寻你,所以也没有查阅你的原型在哪里。但就在一个月前我去篁岭,突然就想起了你,以为你是在篁岭等我,然而虽也看到了很多古树,百年的、千年的、参天的、婉转的、枝繁叶茂的、老态龙钟的……但总不似梦中的你,我几乎以为你是被杜撰的了。

直到这天在李坑的村口,看到你的那一刻,我瞳孔一缩:蜿蜒流淌的村中小河、河里随着波浪微微晃动着的小船、错落有致的青石板路、透着古老气息的白墙灰瓦、慵懒行走着的游人或者本地人……还有你。虽然你不是书中的“老槐树”,但我确信是你,一看旁边的介绍展板,果然是你,你只是在书中被写成了槐树,实际上你是一颗香樟。枝干粗壮需得两人合抱,树皮斑驳还有青苔点缀,岁月在你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你早早分叉,两条主干往上分出数百粗细不一的枝干,将树冠撑成一把巨大的伞,为过往的行人提供了一个凉爽的休憩之地。层层叠叠的翠绿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微微发光,随风轻摇间伴着沙沙的微响,你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你好!”我对你说。

“你好。”你对我说,“回来了?”

“回来了!”我对你说。

我明明是个游人,本该与大多数游人一样只是你身前的过客,却因为十年前的神交,我倒觉得自己成了归人:如盖的树荫仿佛母亲温暖的怀抱,让我的心安宁下来——将手撑在你身上,人生几十年的记忆,顺着我的指尖涓涓流淌进你的身体,而你也用“沙沙”的呢喃回应着我……

只是时间如水,由不得我在你身旁过多停留,当离别的钟声响起,我还是只能收拾行囊,一步一回首地再次踏上人生的旅途,但无疑,这一次的相见,了结了我在心中一桩盘桓了十年的心事,也就此多了一个心灵的港湾。

再见,老槐树,等你的年轮再多十圈,我会携酒前来,敬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岁月!



新风古韵乐安河

                 吴东

9月29日,师生一行十余人去江西婺源写作采风,住紫阳镇朱子故里度假村。第二天出游时间较晚,想着随机来一个小小的Citywalk,搜索高德地图,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近在咫尺,果断列入行程。

次日凌晨五点,采风同行者大多还沉浸于温柔富贵乡,我迫不及待出门了。尘埃涤尽的清新,令人无比畅快。

忍不住一路小跑,二十分钟到达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乐安河。蓝莹莹的天,白柔柔的云,翠绿绿的山,清凌凌的水,雄赳赳的桥,齐整整的房,相映成趣,活脱脱一幅精美绝伦的山水田园画。

晨风轻拂河畔金柳,极富韵律的捣衣声随之而至,雄健浑厚,悠扬古朴。定睛一看,年长的奶奶、大妈们正齐聚在河边,随心所欲蹲在光可鉴人的青石上,掬一捧河水,如茶道般,清洗捣衣石,将衣物浸透河中,铺到石上,挤几滴洗衣液,轻轻揉搓,再用捣衣棒重重捶打,漂洗干净,轻松去除前日的风尘。捣着捣着,宝蓝的天边,渐现鱼肚白,羞答答的红日静悄悄露出点点发丝,水墨丹青,尽收眼底。

女人们一边捣衣,一边欢聊家长里短,一边畅享奇闻轶事,捣衣声、谈话声和欢笑声融为一体,俨然一部快乐交响曲。那一根根飞舞的捣衣棒,表里通透,自由起落,宛如交响乐的指挥棒。广寒宫里玉兔捣药的棒槌是不是和乐安河里的捣衣棒一样晶莹剔透,一样美妙动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石。乐安河的捣衣石,归真反璞,润泽如玉。忍不住幻想以芦苇为笔,以河水当墨,以天地为纸,以青石做砚,纵情挥洒,写天下一流文章。

“啾—啾—啾—”,一阵婉转的鸟鸣打断了我的幻想。循声拉近手机镜头,透过枫杨树隙,只见十几只可爱的小鸟正在枝头“排排坐”。它们冠顶蓝灰,面罩浅黑,上衣深褐,里衬鲜黄,时而嬉戏打闹,时而互梳羽毛,好一派温馨和谐的美景。

难以想象,眼前的小鸟竟然是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蓝冠噪鹛,201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21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婺源及其周边地区独有。据说蓝冠噪鹛对环境质量要求特别高,其种群的繁衍生息得益于婺源自古以来的传统田园文化与习俗,保存完好的“水口林”,千百年古树群。据婺源县林业局监测,当地蓝冠噪鹛野生种群仅300余只。

晨光乍现,乐安河便热闹起来。临水而伫,一艘挂着渔网的小船,悠然飘过。渔夫神情专注,动作娴熟,将渔网高高抛向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渔网缓缓落下,河面漾起圈圈涟漪。收网之际,鱼儿拼命挣脱网面,鳞片银光闪闪。渔歌阵阵,牧笛声声。幸运的游人,静静欣赏难得的美景。

旭日初升,抬头远望,庄严肃穆的婺女雕像熠熠生辉。婺源婺源,婺女之源。据传尧帝时天降大雨,洪水滔滔,一位美丽女子手持长矛,腰系经卷,骑着大鳙鱼逆流而上,将村民解救于洪涛之中。美貌女子,因治水有功而升天,被玉帝赐封为婺女星。“婺”字上半部“矛”字和“文”,下半部为“女”,合起来是“文武双全的女子”。如今,绿水青山随处可见,人民治水,风调雨顺,海晏河清。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真的好幸福!”猛一回头,一个典雅端庄的女子在我身旁同赏美景。她的声音温和诚挚,脸上洋溢着微笑与艳羡。饶河源里遇知音,心有灵犀不点通。

“嘀—嘀—嘀—”,手机闹铃提醒我该回酒店集合了。赶紧抓拍几张,恋恋难以离去。



三清清歌

张峰

巨蟒出山

那么多的石头

经受不住风雨雷电的剥蚀

纷纷崩塌

最后剩下来的

只有铁骨铮铮的脊梁

责无旁贷地擎起了

三清山的天


有人称它为神针

镇山定海

有人称它是巨蟒

蓄势出山倒海翻江

其实它就是最普通的石头

保留着石头的品格

展示着石头的品相


三清云雾

呼风唤雨的巨蟒要出山

狸猫在静静地窥视着老鼠

狐狸在啃它逮到的鸡

葛洪在炼他私家秘制的丹药

有这么多的核心机密要掩盖

三清山才排布了这满山的云雾


那端庄贤淑的东方女神在干什么呢

低头沉思的她

许是怕有人看到她变作翘首以待

所以也悄悄拉拢了云雾的帘幕


三清之松

在峰顶

在崖壁

在石头缝里

在人类不能到达的地方

在鹰也飞不上的高处

三清山的松树

蓬勃生长

长成了鹰的形状

长成了云的形状


日晒   雨淋

云遮   雾罩

看不见的根

在石头里纵横穿插

身上却长出来作势欲飞的

翅膀


幸亏那不是真的翅膀

不然要飞起来

那将是怎样的天崩地裂

怎样的天昏地暗


三清之石

一柱擎天

万笏朝天

灵猴问天

三清山的石头

每一块

都是天地的膜拜者


一万种姿态

一万种造型

一万种表情

三清山的石头

每一块

都是那么嶙峋


横空出世的造化

千磨万击的坚韧

特立独行的追求

三清山的石头

每一块

都因为嶙峋而成为

永远的风景


在上饶(组诗)

                                       张峰

深夜与黎明

到达上饶的第一个深夜

拉上窗帘

隔开喧嚣的市声

我知道

这市声里曾裹挟过

魔鬼的狞笑


到达上饶的第一个黎明

拉开窗帘

涌进澄澈的晨曦

我知道

这晨曦里曾凝聚着

先烈的期盼


集中营

枷锁锁得住颈项

但锁不弯脊梁

镣铐铐得住手脚

却铐不住光明

酷刑折磨之下

灵魂之光却直冲霄汉

枪杀与活埋

从来都杀不死

坚如磐石的

信仰


法西斯的炼狱

也是革命者的熔炉

集中营

就算集中了世上所有的罪与恶

也无法战胜真理与正义的力量


那熊熊的火

那熊熊的火

把烙铁烧得通红

那熊熊的火

也把革命者的丹心

映得通红


那熊熊的火

把魔鬼的面目照得愈发狰狞

那熊熊的火

把革命者的意志锻成钢铁


那罪恶的火

早已在历史的深处熄灭

那浩然的火

正在后来者的心中燃成灯


受刑的人

金木水火土

风站吞绞毒

八十多年后参观上饶集中营的刑罚

每一个字

都还是那么凶残

每一个字

都还是那么恶毒

那些复原的刑具

看一眼

都让人痛彻心扉


但那些遥远的受刑的人啊

至死都不知道什么叫屈服

宁愿站着死

不愿跪着生

他们是主义的殉道者

他们是一切罪恶的掘墓人

关闭窗口

学校地址:足球彩票,中国足球彩票网 邮编:417000 电话:0738-8325885 
技术支持:娄底星城在线 电话:1380738763 QQ:441973438
(C)2010-2019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